Giorgio is a Chinese-speaking Italian who introduces and promotes his home region—Sicily—through live streaming to his Chinese audience. In today’s episode, he talks about his experiences living in Guangzhou and Xiamen and why he loves Minnan culture.
說著一口流利中文做直播介紹自己家鄉西西里的Giorgio在中國是人稱「西西里的小哥哥」的網紅。今天他要來分享他在廣州、廈門生活過兩年的文化衝擊、還有他為什麼熱愛閩南文化!
Timestamps
(01:10) Giorgio自我介紹
(04:32) 學中文學了多久
(05:56) 為什麼選擇去廣州、廈門?
(07:15) 在中國最大的文化衝擊
(13:30) 怎麼開始做直播的?
(16:20) 一開始吃不習慣中國菜,後來愛上中國美食
(21:40) 為什麼會這麼喜歡閩南文化?
(25:20) 開始學中文後改變了很多偏見
(30:40) 要到哪去追蹤Giorgio、看直播?
文字稿 TRANSCRIPT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正體中文
今天我有一位特別來賓,他是來自於義大利西西里,那他本身也是我的聽眾。他在IG私訊我說他希望可以跟我錄一集節目,我就說哦好啊。那他今天想要跟我們分享的是說他在中國廣州還有廈門讀書生活過一年多,然後他遇到的一些文化衝擊,他對於當地文化、閩南文化的一些想法。那他的中文非常流利。我覺得這一集很特別的是大家可以聽聽看,我本身是台灣口音台灣腔,那他本身他說他算是廣州腔,所以大家可以去聽聽看這些不同的口音,不同的一些差別。好,那我們就來歡迎Giorgio。
01:10 Giorgio自我介紹
Giorgio:
你好Abby。
(你今天過得怎麼樣?)
今天還可以啊,今天我在家。
(那你可不可以跟我的聽眾朋友簡單的介紹一下你自己。)
好啊好啊。你都知道我是在西西里出生的,就是一個義大利最南方的一個省,就是說地中海最大的島嶼。我是在這裡出生的,可以說是我的家鄉啊。然後我在威尼斯大學的中文系學習中文,然後我在中國待了很長時間。可以說是一個中國通。我跟你說一個事情啊,我在威尼斯大學畢業了之後,我就搬到搬到中國,搬到中國廈門。這就是為什麼我這麼了解中國文化,這就是為什麼我這麼喜歡閩南文化和福建那邊的那種文化。可以說是一個中國通,為什麼呢,是因為我對中國的文化可以說是瞭如指掌。然後我每次都跟我的一些中國朋友,我每次都說我在西西里出生的,我在威尼斯長大的,然後我在中國成熟的。
(中國什麼?)成熟,像一個水果一樣。我是在威尼斯長大,然後在中國成熟的。
(嗯,我覺得今天這集會很有意思。因為其實台灣的口音啊跟中國,中國各省有不同的口音,所以我們會聽到一些比較不一樣的口音,還有一些不一樣的詞,也可以順便讓聽眾了解一下說台灣跟中國的口音有什麼不一樣?那你剛剛說你在威尼斯大學是學中文系。對,那你後來都是待在中國的廈門嗎?)
03:19 被中國朋友說有時是廣州口音、有時是四川口音
對,我在中國廈門和中國廣州。就是我從來沒有去過北方,比如說北京啊,上海這些城市,我都從來沒有去過,我一直在南方,就是廈門和廣州。廈門一共一年,然後廣州大概一共六個月。
(那你會說你的中文的口音是比較屬於廣州那邊的口音嗎?)
有一點,我有點帶著那個廣州口音,但是因為我在廣州寄宿了,所以我在一個中國的家跟一個中國的家庭,就是廣州的家庭住在一起。但是大家都跟我說有時候我帶著一個四川口音,有時候我帶著一個廣州口音。但是我不知道為啥,他們是怎麼說的。
(哦,所以你的中國朋友有時候說你是四川口音,有時候說你是廣州口音。)
對對對,有點奇怪這個事情,但是又有意思。
04:32 學中文學了多久
(嗯,那這樣你總共學中文學了多久啊?因為你的中文很流利。)
可以說七年,已經七年了。我可以說一共學了五年,然後我研究生畢業之後我就開始跟中國的市場工作,因為我研究生畢業之後,我就回到西西里然後扶植一家旅遊公司的中國市場。所以我當時接待很多的中國遊客。然後我在這裡開始發展我們的這些中國市場。
(所以你當初在廈門是念研究所?)
可以說是交換生。交換了一年。
(ok,所以那個時候去中國是你第一次來亞洲嗎?)
不是不是,因為我第一次去廣州的時候,我在那邊待了大概一個月。然後我第二次去中國,我就去了廈門。然後我第三次去中國,我就再一次,我又去了廣州。所以一共我去中國去了三次。
05:56 為什麼選擇去廣州、廈門?
(嗯,為什麼會選廣州?)
我告訴你一個事情啊,因為我非常喜歡中國南方文化,因為我真的很喜歡茶,茶葉。喝茶,泡功夫茶,所以我當時跟我的一些中國朋友談了一下。他們跟我說如果你喜歡茶文化,你一定要去南方,然後廣州是中國南方最大的城市,然後最富有的城市。而且我真的非常喜歡粵語方言。因為這兩個原因,就是茶文化和那個方言,我就選了去南方。
第二次我為什麼選擇選擇廈門呢?因為你都知道廈門也有島外,也有島內。所以廈門算是個島對不對?像威尼斯差不多一樣,因為威尼斯也有島內也有島外。所以我們每次都說義大利和中國有很多的共同點,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就選擇去廈門了。
07:15 在中國最大的文化衝擊
(很有趣的分享。那我還蠻好奇說你那個時候去中國廈門跟廣州最大的文化衝擊是什麼?)
第一就是語言。大家都知道如果你不會說中文或者你對中國文化沒有什麼什麼了解的地方,你就無法表達你的思想。然後你就無法跟別人聊天,無法入鄉隨俗。然後呢,第二點就是美食。因為大家都知道,雖然中國的八大菜系,然後中國的美食和烹飪方式是世界聞名,家家戶戶都知道,都了解中國的美食。但是我們義大利人都對我們的美食、對我們的烹飪方式,覺得我們是世界最棒的,所以對其他國家的烹飪方式有所偏見,所以我當時就是不太習慣中國的美食,所以我最大的衝擊當中也有美食。
然後呢,也有一個事情,就是我們在學校所學的那種中國文化,都屬於中國古代文化。然後一到中國就發現了這個古代文化就是再也不存在了。
(就是現代有很大的落差。)
對,這個網路文化和這種虛擬的現在發展挺大的。你們都知道義大利人非常喜歡古老的那些事情,非常歷史悠久的那些名勝古蹟啊,然後書啊這一類的事情,但是一到中國你都覺得都是現代的,而且都是世界最現代的,最新鮮的那些東西。
———————–
現在是中場休息時間,我在這邊要特別感謝一直以來在Patreon上面支持我,贊助我的聽眾朋友們。也要來歡迎這個月的新朋友。大家給我的贊助還有支持我都有收到,我真的非常的感謝你們。做這個節目到現在也有一段時間了,那真的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心力還有成本。因為這是一個獨立製作的小小節目,意思就是說從寫稿、錄音、剪接、打文字稿、網站的維護都是我一個人自己做的,有一點點辛苦,所以大家的支持對我來說非常地重要,也很有幫助。看到大家給我的支持,就是讓我做下去最大的動力。那如果你也想要給我支持的話,歡迎加入我的Patreon,或是你可以到我的網站去請我喝杯咖啡,幫助我繼續製作更多節目給你們聽。
那我也想要請大家幫我把我的節目分享給更多人知道。然後如果喜歡我的節目的話,歡迎在Apple podcasts上面給我留下五顆星five-star rating。這可以讓更多人找到我的節目。不管你用什麼方式支持我,我都很開心。非常謝謝你們。)
Get the full transcript(in Traditional + Simplified Chinese) of this episode on Patreon
你可以在我的Patreon下載到本集完整逐字稿
简体中文
今天我有一位特别来宾,他是来自于义大利西西里,那他本身也是我的听众。他在IG私讯我说他希望可以跟我录一集节目,我就说哦好啊。那他今天想要跟我们分享的是说他在中国广州还有厦门读书生活过一年多,然后他遇到的一些文化冲击,他对于当地文化、闽南文化的一些想法。那他的中文非常流利。我觉得这一集很特别的是大家可以听听看,我本身是台湾口音台湾腔,那他本身他说他算是广州腔,所以大家可以去听听看这些不同的口音,不同的一些差别。好,那我们就来欢迎Giorgio。
01:10 Giorgio自我介绍
Giorgio:
你好Abby。
(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今天还可以啊,今天我在家。
(那你可不可以跟我的听众朋友简单的介绍一下你自己。)
好啊好啊。你都知道我是在西西里出生的,就是一个义大利最南方的一个省,就是说地中海最大的岛屿。我是在这里出生的,可以说是我的家乡啊。然后我在威尼斯大学的中文系学习中文,然后我在中国待了很长时间。可以说是一个中国通。我跟你说一个事情啊,我在威尼斯大学毕业了之后,我就搬到搬到中国,搬到中国厦门。这就是为什么我这么了解中国文化,这就是为什么我这么喜欢闽南文化和福建那边的那种文化。可以说是一个中国通,为什么呢,是因为我对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然后我每次都跟我的一些中国朋友,我每次都说我在西西里出生的,我在威尼斯长大的,然后我在中国成熟的。
(中国什么?)成熟,像一个水果一样。我是在威尼斯长大,然后在中国成熟的。
(嗯,我觉得今天这集会很有意思。因为其实台湾的口音啊跟中国,中国各省有不同的口音,所以我们会听到一些比较不一样的口音,还有一些不一样的词,也可以顺便让听众了解一下说台湾跟中国的口音有什么不一样?那你刚刚说你在威尼斯大学是学中文系。对,那你后来都是待在中国的厦门吗?)
03:19 被中国朋友说有时是广州口音、有时是四川口音
对,我在中国厦门和中国广州。就是我从来没有去过北方,比如说北京啊,上海这些城市,我都从来没有去过,我一直在南方,就是厦门和广州。厦门一共一年,然后广州大概一共六个月。
(那你会说你的中文的口音是比较属于广州那边的口音吗?)
有一点,我有点带着那个广州口音,但是因为我在广州寄宿了,所以我在一个中国的家跟一个中国的家庭,就是广州的家庭住在一起。但是大家都跟我说有时候我带着一个四川口音,有时候我带着一个广州口音。但是我不知道为啥,他们是怎么说的。
(哦,所以你的中国朋友有时候说你是四川口音,有时候说你是广州口音。)
对对对,有点奇怪这个事情,但是又有意思。
04:32 学中文学了多久
(嗯,那这样你总共学中文学了多久啊?因为你的中文很流利。)
可以说七年,已经七年了。我可以说一共学了五年,然后我研究生毕业之后我就开始跟中国的市场工作,因为我研究生毕业之后,我就回到西西里然后扶植一家旅游公司的中国市场。所以我当时接待很多的中国游客。然后我在这里开始发展我们的这些中国市场。
(所以你当初在厦门是念研究所?)
可以说是交换生。交换了一年。
(ok,所以那个时候去中国是你第一次来亚洲吗?)
不是不是,因为我第一次去广州的时候,我在那边待了大概一个月。然后我第二次去中国,我就去了厦门。然后我第三次去中国,我就再一次,我又去了广州。所以一共我去中国去了三次。
05:56 为什么选择去广州、厦门?
(嗯,为什么会选广州?)
我告诉你一个事情啊,因为我非常喜欢中国南方文化,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茶,茶叶。喝茶,泡功夫茶,所以我当时跟我的一些中国朋友谈了一下。他们跟我说如果你喜欢茶文化,你一定要去南方,然后广州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城市,然后最富有的城市。而且我真的非常喜欢粤语方言。因为这两个原因,就是茶文化和那个方言,我就选了去南方。
第二次我为什么选择选择厦门呢?因为你都知道厦门也有岛外,也有岛内。所以厦门算是个岛对不对?像威尼斯差不多一样,因为威尼斯也有岛内也有岛外。所以我们每次都说义大利和中国有很多的共同点,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就选择去厦门了。
07:15 在中国最大的文化冲击
(很有趣的分享。那我还蛮好奇说你那个时候去中国厦门跟广州最大的文化冲击是什么?)
第一就是语言。大家都知道如果你不会说中文或者你对中国文化没有什么什么了解的地方,你就无法表达你的思想。然后你就无法跟别人聊天,无法入乡随俗。然后呢,第二点就是美食。因为大家都知道,虽然中国的八大菜系,然后中国的美食和烹饪方式是世界闻名,家家户户都知道,都了解中国的美食。但是我们义大利人都对我们的美食、对我们的烹饪方式,觉得我们是世界最棒的,所以对其他国家的烹饪方式有所偏见,所以我当时就是不太习惯中国的美食,所以我最大的冲击当中也有美食。
然后呢,也有一个事情,就是我们在学校所学的那种中国文化,都属于中国古代文化。然后一到中国就发现了这个古代文化就是再也不存在了。
(就是现代有很大的落差。)
对,这个网路文化和这种虚拟的现在发展挺大的。你们都知道义大利人非常喜欢古老的那些事情,非常历史悠久的那些名胜古迹啊,然后书啊这一类的事情,但是一到中国你都觉得都是现代的,而且都是世界最现代的,最新鲜的那些东西。
———————–
现在是中场休息时间,我在这边要特别感谢一直以来在Patreon上面支持我,赞助我的听众朋友们。也要来欢迎这个月的新朋友。大家给我的赞助还有支持我都有收到,我真的非常的感谢你们。做这个节目到现在也有一段时间了,那真的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心力还有成本。因为这是一个独立制作的小小节目,意思就是说从写稿、录音、剪接、打文字稿、网站的维护都是我一个人自己做的,有一点点辛苦,所以大家的支持对我来说非常地重要,也很有帮助。看到大家给我的支持,就是让我做下去最大的动力。那如果你也想要给我支持的话,欢迎加入我的Patreon,或是你可以到我的网站去请我喝杯咖啡,帮助我继续制作更多节目给你们听。
那我也想要请大家帮我把我的节目分享给更多人知道。然后如果喜欢我的节目的话,欢迎在Apple podcasts上面给我留下五颗星five-star rating。这可以让更多人找到我的节目。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支持我,我都很开心。非常谢谢你们。 )
———————–
Get the full transcript(in Traditional + Simplified Chinese) of this episode on Patreon
你可以在我的Patreon下载到本集完整逐字稿
► Follow the guest Giorgio on Instagram @Giorgiocent
► If you enjoy the podcast, please leave a 5-star rating(click here) on Apple Podcasts. It takes less than a minute and it really helps!
► 如果你喜歡我的podcast,請在Apple Podcasts替我留下五顆星⭐⭐⭐⭐⭐
Connect with Abby